上星期六,在台灣設計博覽會有一場演講,為DESIGNBURG邀請,主題是”生活的好事”,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和認知,內容大約是日常生活中常出現一些小小的驚喜,而不自覺的驚喜,是可以轉變成設計的元素;大家有時會忽略,不認為那就是設計,也認為具象的形體不是被設計過的。在我印象的生活經驗,是從國中開始發生,那時大家都非常哈日,許多的日本文化接著而來,我最有印象的日本極簡主義般的設計風格,或是有調理的設計開始進入我們的文化,之後還有北歐現代風格的影響,所以常常看到台灣代工設計會有這兩種風格影響,但也是台灣人的習性,部份設計會在多添加一些功能化的過程,其實也沒有甚麼不好,只是多元化社會應該要有更多元的內容,鬼扯了這麼多,我想表達的是,還有更多的設計內容值得我們去了解。
普普藝術、北歐現代風格、極簡主義、後現代主義、有機設計、太空時代風格、裝飾藝術等,國外的學者把每個時期做了許多區分,各式各樣都有它的魅力所在,如太空時代風格,顧名思義在1950年代開始太空競爭後的產物,大家對新的空間的好奇,如用油與水作成的泡泡燈就是那個年代的作品,電影“王牌大賤諜“中許多的設計大概就是太空風格代表了。
其中這次演講的主題,主要放在裝飾藝術的觀點上,裝飾藝術(ART DECO)來源於1925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和現代工藝博覽會所提出,但是當時並沒有被受重視,它的觀點起於古代埃及陪葬品的瓶瓶罐罐,因為是昂貴的物品,所以會進行一些金色黑色的繪圖作為裝飾。1928年起,在現代主義當道時被人拿出來討論跟研究,現代主義重視的是理性和邏輯,而裝飾藝術為重裝飾的藝術風格,集中於豪華和奢侈的產品跟藝術品,後來有了混泥土、樹脂、玻璃等量產性產品後才被廣泛使用。裝飾藝術不是裝潢,也不是所謂的室內設計,最有名的建築作品就是1930年建造的美國帝國大廈。
品牌 UTAKOLOCZEK所有
品牌 furnish所有
荷蘭設計師作品 於2010DESIGN ACT at Moscow
荷蘭設計師作品 於2010DESIGN ACT at Moscow
英國設計師作品 於2010TENT LONDON at London
英國設計師作品 於2010TENT LONDON at London
Bernard Rancillac設計 Elephant chair
Jean-Charles de CASTELBAJAC設計 Teddy Bear Coat
品牌 curiousa所有
品牌 MOOOI所有
品牌 MOOOI所有
品牌 suelzkotlett所有
Hella Jongerius設計 FROG TABLE
品牌 MArKUs所有
he parrots party
上述作品為其他公司及設計師所有,為參考引述,並未直接為裝飾藝術時期作品
其實裝飾主義在1960年代才被廣泛利用,歐美許多的作品跟設計都有這樣的影子,但是已經進入生活狀態,所以很難被特別提出這件作品是甚麼樣的風格,且實踐者並沒有把風格進行統一及合作,它有點是被添加的折衷的,被各式各樣的資源影響,haoshi也是被影響的其中之一。
haoshi的部份設計狀態也是從這裡作為概念,當然生活的元素也占了絕大部份,想藉由這次的演講,和大家分享更多的創作資源,還有為何我們的設計都是以具體化的作品為主,雖然跟裝飾藝術沒有絕對關係,不過以我自己的認知,多多少少有被那源源不絕的魅力所影響吧。
論點為個人意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